三大内贸船公司发布集装箱限重公告,和大肚箱说再见
日期:2022-10-18 / 人气: / 来源:海运网
近日,泛亚航运、安通控股、信风航运相继发布内贸集装箱超重治理书,表示将在起运港、中转港、目的港各运输节点进一步加大对集装箱装载重量的查验频率,其中20尺普通箱重量按照30.48吨的标准(不超过1吨),其他箱型重量标准按照集装箱箱货总重额定负荷重量执行。
三大内贸船公司几乎同时发文,起因是9月5日,交通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港口装卸内贸集装箱超重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港口企业进一步加强港口装卸内贸集装箱超重治理,切实消除超重箱对港口装卸作业、船舶运输等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安全发展。虽然通知上要求的主体是港口企业,但集装箱运输中涉及的环节众多,船公司、货主、相关部门也同样需要负起责任。
内贸箱超重,不仅会使集装箱变形扭曲,并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吊机坍塌、船体断裂等意外情况出现。但即便问题多多,但超重现象仍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
货主方面,内贸集装箱装载的货物的主要包括粮食、建材、矿砂、纸浆、煤炭等大宗散货,货物重且货值低,因此货主更希望尽可能多地将货物塞进集装箱里发运。
港口方面,由于内贸码头之间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如果相邻的两个码头一个严格治理集装箱超重,一个却并不严格,将导致治理更为严格的码头箱量流失,一边是作业安全,一边是箱量压力,码头也面临着两难抉择。
船公司方面也面临着和港口同样的箱量问题,在供应链拥堵、外贸抽调内贸运力之前,内贸航运业长期运力过剩,为了争取更多客户,只能对超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积年累月的症结不解,仅凭一纸公告当然难以让内贸箱超重现象彻底消失。港口圈认为,内贸集装箱超重的根本症结在于内贸集装箱大部分基础货源为低附加值货物,对运价的承受能力较弱,货主瞒报货物载重量在所难免,仅仅加强监管力度,可能难以解开这个死结。
但此次泛亚航运、安通控股、信风航运带头发布内贸集装箱超重治理书,或许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更多希望,但值得注意的是,船公司之间需要形成共同的行业准则,配合港口、监管机构协同治超,不让超重箱有机可乘。在业内达成广泛共识后,船公司还可以通过规范集装箱质量,对于老旧、胀肚集装箱采取报废处理,逐渐淘汰掉市面上正在流通的大肚箱,改善内贸集装箱运输生态。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需要一同发力,具体而言,各地监管部门要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复核,督促企业全面落实整改,要求企业全面补齐称重设备、闸口管理、信息记录和上报等功能,并具备将称重信息实时传输至省厅数据归集承接平台的能力。在建立好严格的监管流程的同时,推动物流领域减税降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内贸物流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环境。只有港口、船公司、监管部门同心协力,多措并举,才能永远和大肚箱说“拜拜”。
收集编辑:货掌柜
最新更新
- 三大内贸船公司发布集装箱限重公告,和大肚箱说再见10-18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5500万标箱10-17
- 关于盐田港区出口重柜进闸措施调整的通知10-17
- 运价加速下跌,或在年底降至疫情前水平!船公司利润预计将在2023年触底10-17
- 欧洲第一大港斥资23.35亿翻新码头10-14
- 马士基宣布开设了一个新的航空货运站10-14
- 运价加速下跌,或在年底降至疫情前水平!船公司利润预计将在2023年触底10-14
- 圣诞节前,集装箱运价可能会降至疫情前的水平10-13
- 通道关闭!超2300艘船滞留!美国“运输大动脉”告急,航运受阻运费飙升!10-13
- HMM大股东称,希望出售其持有股份,结束对该船公司的管理10-13
- 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持续消减运力,暂停更多亚洲的头程服务10-12
- 市场疲软,航空货运旺季不再!但可能出现季末高峰10-12
- 净赚近千亿!中远海控公布前三季度业绩;并与上汽集团强强联手,实现交叉持股10-12
- 东方海外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9%,太平洋航线货运量同比下降14.4%10-11
- 出货注意!该国大部分港口因工人罢工宣布不可抗力!码头暂停运营10-11
- 美国该重要航道关闭,144艘船舶和2253艘驳船滞留水上等待通航!货运严重受阻10-11
- 码头工人罢工之际,该港口宣布将裁员10-10
- 10亿美元!赫伯罗特宣布一项新收购,扩展海运码头及物流业务10-10
- 新船交付潮将至,2023-2024年新船交付量将破纪录!市场能否消化这些新增运力?10-10
- 随着运价暴跌,船公司开始拆船!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