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深圳特区同岁,和盐田国际有缘

日期:2020-08-26 / 人气: / 来源: 中国航务周刊

历经沧桑,仍风华正茂。

 

1980年  和深圳特区一起庆生

 

1980年出生的李想,今年已满40岁,他出生在深圳,当时还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一个小镇。
 
当年的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李想的家,就在深圳大鹏湾附近。小学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寂静的港湾,他对仅隔着一片海的香港,充满好奇。
 
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凭借国家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一大批“三来一补”企业进驻,各类制造企业在此生根发芽。深圳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口岸之一。
 
有一次,李想的父亲看新闻,得知深圳市提出了海港、空港“双港齐飞”的城市发展战略,要在盐田建设一座大港口。
 
深圳东部大鹏湾畔的盐田港,是一个大自然赐予的天然良港,水深好、不回淤、有小山护卫,是个极佳的位置。
 

1993年  家乡变样

 
1993年10月5日,父亲忽然兴冲冲的跑回家,告诉母亲和李想,盐田要合资建设港口了。
 
“这是咱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大型合资项目。”让父亲兴奋的另一个原因是,新成立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招工,他应聘成功了。
 
我和深圳特区同岁,和盐田国际有缘
1993年的盐田
 
父亲参与到码头建设工作后,李想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进展。
 
“要‘建设世界级的集装箱码头’,要一次建成,五十年不大修。”父亲骄傲的说。
 
当时,成规模的集装箱港口在国内才开始建设,码头使用年限标准大约为三十年。
 
盐田国际采用钢管桩结构的施工方案,国标、英标同时使用,两个标准不一致时,采用要求较高的一个,但必须满足国标的所有要求,要建设一个可以五十年不大修的码头。
 
2000年,盐田国际二期工程通过整体验收,一座现代化港口,雏形初现。
 
高标准打造的“五十年不大修”的码头,还获得了“鲁班奖”和“詹天佑奖”,逐渐成为中国集装箱港口建设普遍采用的标准。当然,这是后话了,李想爸爸当时并未想到。
 
2003年  上阵父子兵
 
受父亲的影响,李想大学选择了航运工程专业。他的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很多对于码头和航运是很陌生的,父亲建设码头的故事,成了李想跟同学们炫耀的谈资,他也成为班里“最懂港口的人”。
 
2001年,中国顺利加入了WTO,同学们欢呼不已,大家觉得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的中国,对外贸易一定会高速发展,一些同学也转行学起了贸易知识。
 
李想决定回到深圳,他觉得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更有用武之地。
 
于是,他将简历投到了盐田国际,跟他一起投递简历的,还有他的三位室友。李想经常笑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这父子兵和好兄弟都有了。”
 
果然,随着华南地区贸易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盐田国际的码头业务迅速发展,吞吐量连年攀升。2007年,盐田国际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码头。
 
每次同学聚会,“我们盐田国际的码头,50年不大修,全球效率领先,著名的航运企业没有不挂靠我们码头的……”这些都是李想吹牛的资本。
 
1994年7月20日,盐田港区响起了嘹亮的轮船汽笛声。“马士基·阿尔基·西拉斯”号集装箱船,首航盐田港区,成为盐田港区开港后接卸的第一艘船舶,其服务的航线,也成为盐田港区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局是成功的基础。

 

从那时起,盐田国际不断开拓国际航线,践行着自己“建设世界级大港”的使命。
 
1998年11月21日,装载6000个标准箱的“科纳德·马士基”轮,首航盐田港区,这是当时全球大型船舶的代表,也成为挂靠中国大陆港口的最大集装箱船。
 
1999年6月5日,“苏珊·马士基”轮运载着6600个标准箱,靠泊盐田港区,再次刷新了靠泊中国大陆港口的集装箱船纪录。
 
正如李想所说,千万标箱量级的盐田国际,已成为船公司必挂的码头。这是李想父子的骄傲,更是中国码头的骄傲。
 
2010年  大港养成记
 
2006年及2011年,盐田国际完成了三期工程及扩建工程的整体验收,带动盐田港实现了码头吞吐能力的飞跃。
 
也是在盐田,李想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2014年临近春节,李想的妻子快要生产了。他跟父亲说:“这个春节,我们家或许可以‘双喜临门’。”除了即将出生的宝宝,另外一喜是两艘马士基大船,要同时靠泊盐田港。
 
2014年1月23日,全球最大的3E级18000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美莉马士基”轮和“美迪马士基”轮,同时停靠盐田国际,成为盐田国际发展史上的一抹亮色。事实上,为了此次大船同时靠泊的顺利进行,李想和同事们对操作的各个流程,进行了多次演练。
 
为此,李想计划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二美”。当然,在妻子“凶恶的眼神注视下”,最终作罢。
 
2015年6月19日,盐田国际迎来3艘超18000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同时挂靠,成为华南首个同时操作三艘超大型船舶的码头。
 

我和深圳特区同岁,和盐田国际有缘

大船靠泊盐田国际码头

 
2020年5月,盐田国际迎来了目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现代商船24000标箱级“阿尔赫西拉斯”轮首航,再创接卸纪录。
 
现在,盐田国际与全球近40家大型船公司紧密合作,每周有近100条航线抵达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全球超20000标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已100%挂靠盐田国际。
 
2020年5月,更有5艘20万吨级船舶同时挂靠盐田国际,这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尚属首例,在全球范围内也极为罕见。
 
我和深圳特区同岁,和盐田国际有缘
5艘20万吨级船舶同时挂靠盐田国际码头
 
李想妻子指了指繁忙作业中的5艘大船,又指指自己的肚子问:“这次,你准备给孩子取个啥名字?”李想“嘿嘿”笑了两声,作为回答。
 
如今,大船齐聚已成为盐田国际的日常风景,5艘大船同时挂靠虽不多见,但同时作业也可以游刃有余,安全高效地进行。李想早已不像当年那么惊讶了。
 
2020年  献礼特区40年  献礼拼搏40载
 
2000年到2020年的20年间,船舶最大装载量,从6000标箱到10000标箱、13000标箱、18000标箱、21000标箱、24000标箱,不变的是,升级后的大船,仍把盐田港作为首选挂靠港之一。
 
盐田国际仅用18年半,就实现了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过亿标箱的目标。时至今日,盐田国际累计吞吐量,已超过1.9亿标箱。
 

我和深圳特区同岁,和盐田国际有缘

今天的盐田国际码头
 
2020年,深圳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与特区同岁的李想,如今已儿女双全。他有着“80后”的压力,更有着“80后”的拼劲儿。
 
现在,李想的口头禅是:虽历经沧桑,仍风华正茂。
 
40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起步,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以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刷新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度,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盐田国际为特区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特殊的力量,是产业政策和口岸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被誉为深港合作的典范,是特区经济发展的精彩缩影。
 
盐田国际的发展,也是中国港口建设的成功案例,为中国港口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盐田国际的发展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年来,盐田国际获评 “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等行业大奖。2014年,盐田国际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当年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盐田国际还是深圳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各国政要、行业巨头、行业团体以及著名MBA、EMBA院校,慕名前来参观交流。通过盐田国际这个窗口,更多人了解深圳,了解中国。

收集编辑:货掌柜


最新更新


Go To Top 回顶部